美国的2026财年国防预算高达9616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.8万亿),看似庞大无比,实则暗藏玄机。这份预算案并非稳扎稳打地提升军事实力,更像是一场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战略调整,其背后反映出美国军事战略的转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最引人注目的,无疑是F-35战机的“滑铁卢”。 原本被军迷视为“空中王者”的F-35,其采购数量却遭遇了断崖式下跌。2026财年预算中,F-35A的采购量从44架锐减至24架,F-35B和F-35C也分别减少12架和11架,总计砍掉了245架,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空军的规模!这并非简单的预算削减,而是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的直接体现。
F-35的困境并非偶然。 关键原材料的“卡脖子”问题使其生产受阻,TR3升级项目严重滞后,预计2026年夏天才能开始作战测试。罪魁祸首是氮化镓雷达和钐钴磁体等关键组件,这些都依赖于稀土材料,而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2024年7月后交付的200多架F-35因关键部件缺失,只能作为“训练机”使用,几乎丧失了实战能力,如同“引擎被锁住的豪车”。高昂的维护成本和长达一年的零件等待时间,更让F-35变成了名副其实的“吞金兽”,其维护任务完成率仅为51.5%,远低于65%的目标值。 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也因此面临订单缩水和供应链断裂的双重压力,美国的隐形战机优势也因此受到削弱,面对中国歼-20的步步紧逼,美军在未来空战中的底气无疑减少了几分。
展开剩余67%那么,巨额的国防预算究竟花在了哪里呢?答案显而易见:导弹和无人机。 预算案中,对导弹和无人作战平台的投入堪称“疯狂”。AGM-158ER远程空地导弹(射程高达1400公里)、LRASM反舰导弹(射程超过900公里)以及AGM-183A高超音速导弹等“烧钱大户”获得了巨额拨款。这些导弹的射程几乎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地区。 此外,无人机也成为美军新的宠儿,预算中拨款8.07亿美元用于重点发展协同作战飞机(CCA),计划到2028年拥有1000架CCA无人战机,并已启动无人机AI空战试验。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出色表现,无疑促使了美国对无人机技术的押宝。
海军方面,预算为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追加了采购资金,计划通过“和解法案”额外购买15艘,并计划建造3艘新型军舰,以强化在南海等关键区域对抗中国潜艇的能力。这反映出美国对水下作战的重视,以及对中国海军实力的担忧。
值得关注的是,尽管F-35遭遇挫折,美国依旧大力投入第六代战机F-47的研发,预算高达35亿美元(比去年增加11亿美元)。然而,F-47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,甚至连实体样机都没有,这笔巨额投资充满风险,尤其是在中国已有多款下一代战机试飞的情况下,F-47的研发进度显得有些“慢半拍”。这笔投资如同豪赌,未来几年可能还要投入数百亿美元,其成功与否,将直接影响美国未来的空中优势。
更令人深思的是,“和解法案”为国防预算贡献了超过一千亿美元,这笔资金的获取和使用都面临着国会严格的审查,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削减。此外,“金穹”多层次防空系统也获得了25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,其高昂的成本也引发了议员们的质疑。
总而言之,美国的2026财年国防预算表面上雄心勃勃,试图在导弹、无人机和六代机领域全面开花,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战略调整。F-35和E-7A的“意外落马”暴露了美军的战略短板,而预算案中反复强调“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”,更突显了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假想敌的战略意图。 然而,高昂的军费开支以及技术瓶颈,能否真正实现其战略目标,仍是一个巨大的疑问。 相比之下,中国在歼-20、无人机和高超音速导弹等领域的快速发展,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江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