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讯(记者马文俊、通讯员杨然)7月18日,江岸区举行人工智能产业链党委“十件实事”发布会暨产业研讨交流会。
作为武汉中心城区创新高地,江岸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凸显。全区已聚集产业链企业76家,数量位居中心城区前列,2024年产业规模达10.4亿元。云计算、数字传感机器人、智能建造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,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政务、教育、文旅及医疗交通等场景应用成效初显。
为加速产业跃升,江岸区精准施策。该区实施种子企业培育计划,对初创企业给予每家20万元支持,2025年首批15家“种子企业”中人工智能企业占6席。壮大“瞪羚”企业方面,通过“拨转股”培育工程提供单项目最高300万元支持,今年提交申报的16家企业中有5家属人工智能领域。同时鼓励企业集聚发展,对集聚超20家AI企业的园区或楼宇分档奖励20万至50万元,并大力支持建设省级以上科创平台,最高奖励1000万元。根据《江岸区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-2027)》,到2027年底,全区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将突破150家,产业规模冲刺18亿元。
新成立的产业链党委现场发布服务企业、助推产业的“十件实事”。清单聚焦技术破题民生痛点,如以智慧停车项目解决“找位难、占桩乱”问题。强化金融支持,协调开发“数据变资产”定制化金融产品。突出场景示范引领,2025年首批8个示范应用中3项属于人工智能领域,涵盖多模态大模型、智慧养老机器人等前沿技术。同时着力生态协同,将组织供需对接及数字传感专场活动,邀请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分享前沿实践。
活动现场,三峡高科等企业围绕“AI实验室与企业数字化转型”展开研讨。江岸区经科局与硅亚智能、三峡星人工智能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,“江城境.工信部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(武汉)”活动上亮相,为江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江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